今天的文章,将给近期的让子弹飞系列做一个结尾。
作为老读者,相信很多人都能发现,我既将姜文的让子弹飞解读了一遍,也把小渔村的未来推演了一遍。
而近期这一系列文章的目的,无外乎三层,首先是给予大家胜利的信心,告诉大家我们会赢,其次是分析如何一步步的取得胜利,最后是告诉大家,革命尚未成功,同志仍需努力。
今天,正好赶上周末,跟大家把该系列的脉络重新梳理一下。
本系列的第一篇文章,实际上是8月9号的文章,这篇文章从宏观上解释了县长张牧之能够取胜的关键。
无论是时评还是影评,很多人都会犯一个致命错误,那就是把一股势力视为铁板一块,所以,大家也都会默认黄四郎真的是刘都统的一条大腿。
但实际上,任何堡垒都是从内部攻克的那样,刘都统和黄四郎之间也有着巨大的矛盾。
就像鸿门宴上黄四郎透露的,这么多年黄四郎一直都在利用假麻子打劫自己的货,“十回有八回都被劫了”,而这些货和利润,原本都应该是上缴给刘都统的。
而且,针对于同样向刘都统上供城南两大家族,黄四郎也总是利用麻匪绑票与出钱剿匪等方式搜刮他们的钱。
搜刮钱本身不是问题,问题是黄四郎不仅利用这笔钱去收买五角大楼的郭旅长,甚至还买下了六个摇摆县的县长。
因此,对于刘都统来说,县长张牧之最多是占了点自己贸易上的便宜,但黄四郎却是卧榻之下的心腹大患。
所以,如果我们换做刘都统的视角,来看待县长与黄四郎之间的这一场博弈,就会明白刘都统的最佳博弈策略,就是坐山观虎斗。一方面借助县长张牧之削弱黄四郎,另一方面则在过程中学习与黄四郎斗争的经验。
刘都统麾下郭旅长的骑兵,并没有如黄四郎所愿,在三天之内如期到达,也是情理之中。
对此,电影中也给与了验证,张麻子第一天发银子,第二天发枪,第三天带着一群鹅去碉楼……..直到第四天,鹅城众人一起瓜分了黄家的财产,郭旅长的骑兵仍然还在路上悠然…..
所以,从宏观的战略角度,如果没有刘都统的放水,郭旅长的骑兵一旦如期而至,县长张牧之根本没有机会在这一局端了黄四郎在鹅城的碉楼,他只能选择继续“忍耐”。
好了,讲了为什么会赢,那么在接下来则具体说明我们应该通过什么方式来赢。
虽然刘都统的部队不会入鹅城替黄四郎战斗,但是县长张牧之在山里的部队虽然近在咫尺,但也很难调入鹅城,说白了,大家在鹅城之外的所有动作,都是在给自己壮声势。
因此,鹅城这一战本质上,是要让鹅城内部的各股势力进行站队,获得多数支持的一方,以取得最后的胜利。
而鹅城之内,中间势力分为两股,一股是偏向于县长的城南两大家族,一股是偏向于黄四郎的团练武智冲。
因此,根据这两股势力,县长张牧之的动作也是不一样的。
针对于希望能够将位置传给儿子的城南两大家族,县长许诺端下黄四郎碉楼之后,把两把椅子给他们的儿子,是收买他们最好的手段。
针对于还指望继续在鹅城耀武扬威的武智冲来说,一方面进行极限施压,另一方面许诺既往不咎,继续让他们拥有铁杆庄稼,使用胡萝卜加大棒的政策,则是最有效的手段。
因此,随着郭旅长的骑兵迟迟不到,以及县长张牧之撒了银子撒了枪,看准风向的城南两大家族公开表示鹅城不堪再摘,武智冲们也搬出了黄家碉楼辞退了黄家的下人。
要知道,城南两大家族和武智冲们的站队,才是县长张牧之能够取得多数的关键,毕竟这帮人掌控了鹅城的各个方面。
而且,鹅城这一战并不是比拼武力,是看哪一方能够在舆论占据上风,获得更多人支持的一方,最终依靠民心和民意击溃对方。
所以,县长张牧之宣传领域上的最佳策略,
一个是。
另一个是。
这样,才能收拢更多的城南两大家族以及更多的武智冲站在县长这一边。
之后,再通过高密度的打子弹,迫使控制着县长在鹅城队伍的花姐和老三们交出“赝品”,跟着县长一起砥砺奋进,赶在刘都统可能的干涉之前,大家一起直接端掉黄四郎的碉楼,取得最终的胜利。
用了小一周的时间,《让子弹飞》的系列影评终于写完了,相信结局已经注定,政事堂的读者们可以搬着小凳吃着瓜,看着子弹再飞一会儿。
近期让子弹飞系列回顾:
最后再说几句,这一个多月以来,相信很多读者们会发现,我所有文章的思路都是一脉相承。
因为作为一个民族主义者,我思考的一直都是如何才能捍卫国家和民族的利益。
参考:
评论: